Thursday, December 15, 2011

缺陷博物館

提到藝術博物館,第一印象總是美麗的畫面、經典的傑作,雖然當代作品一再顛覆人們對美的定義,美與博物館似乎仍是畫上等號的,然而美國的MOBA〈Museum of Bad Art〉卻明目張膽的以蒐集壞的藝術為名。

MOBA的起源,是由於古董商創辦人,偶然間在垃圾堆中撿到一幅畫作,但實際上吸引他的不是畫作,而是畫框。後來跟友人提起這個作品,讓他們有了靈感開始蒐集有缺陷的藝術品。


如果你認為MOBA的藝術品,就是撿拾別人不要、廢棄的作品,那就錯了。據說MOBA推掉百分之九十捐贈的作品,因為它們的目的是要尋找真正的藝術品,只是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,因為技巧的不純熟與原始創作構思模糊,以致於造成作品完成時與原本的立意有差別。

仔細察看這些作品,會發現,博物館所蒐集的藝術品,雖然糟糕但絕對要引人注目,使人一驚怎麼會這樣子?讓觀者心中串起問號或是驚嘆號!所以即使展示的並不是比例或手繪技巧完美的作品,仍吸引觀眾前往欣賞,目前在美國已經有三間分館。



草原上帶著花的露西〈Lucy in the Field with Flowers〉被視為MOBA蒙娜麗莎的作品,一位年長的女性在翠綠叢中跳舞,讓人不解的是,她的一隻手拿著一束雛菊,另一手則抓著貼在背後的紅色椅子。


還有這個"特別"的主題,星期天蹲便壺的喬治〈Sunday on the Pot with George〉,據說MOBA為強調這個主題,特別將這幅畫掛在離廁所非常近的位置。一位訪客表示,當他在觀賞這幅作品時,一位參觀者進入廁所,這時尿液飛濺的聲響讓畫活了起來,而沖水聲響起時則讓他捧腹大笑。

對於這個博物館,讓我感到有趣的是,這些被視為沒有價值的作品,再一次被重新凝視並負予價值。當它在被創作時,創作者也曾百般的努力,並投以極深的關注,也許結果不完美,卻記錄下創作者當時的心情與能力,呈現創作者的努力與嘗試耕耘,當觀者凝視作品時,讓它們再一次的有了生命。這也讓人們思考,甚麼是藝術?藝術的價值只在於結果?還是創作歷程也是重要的一環?


參考資料:

MOBA http://www.museumofbadart.ort/


Wiki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useum%20of%20bad%20art



Wednesday, December 7, 2011

回到坦尚尼亞

從坦尚尼亞回台灣已經一年了,這幾天才專心注視當初所拍的照片,影像勾起的回憶鮮明,透過注視我再一次回到黑色大陸。












下面幾張照片都是在馬賽部落拍的,坦尚尼亞可說是單一種族構成的國家,卻存在著多種文化,這點可從官方認定的婚姻模式看出,當一對新人到政府單位登記結婚時,有多種選項:一夫一妻的基督教模式、一夫四妻的回教選項,或是一夫無限妻的原始傳統。 馬賽人就是維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,這幾個孩子都是不同太太所生的孩子,自小就放牧牛羊,當地人都說馬賽人很富裕(因牛羊買賣致富),但是他們不把錢存到銀行,也不使用現代工具,仍穿著原始的服裝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。當我拍攝這些照片時,孩子們是相當的好奇與開心,紛紛搶著入鏡;媽媽們則有些擔心,這個文明的器物是不是會給她們的孩子帶來厄運,最終在母親們的關切詢問下,停止拍攝的動作。












當時拍攝的時間是在下午四點鐘左右,太陽已漸漸西沉。光線在坦尚尼亞是不同於其他國家的,這時覺得自己是在說廢話,其實每一個國家地理位置不同,都有著獨特的光影變化吧!但是坦尚尼亞的光影與風景搭配,是讓我印象深刻的,言詞難以說盡這風景所帶來的感動,簡而言之,只能以"美"一次來形容。沒去過非洲時,總覺得歐洲就是美的代表了,特別是阿爾卑斯山一帶,雅緻溫馨的小村落,薄霧、光線與鮮明的花朵色彩交織,總是隨意拍攝就能捕捉到美麗的風景。







坦尚尼亞的光線消逝之時,寬闊的大地暈染出橘黃的色調,初看以為是讓人悽涼的氛圍,再定睛看,一種安靜的澎湃繚繞四周,整個人被大地環抱一般,情緒裡的安靜與澎湃同時出現,卻是和諧不相干擾。







再早一點的時刻,陽光卻是相當刺眼,似乎樹也特別的高,顯不出光影明顯的交織變化,這也是坦國的特色之一吧!







路上,不經意拍攝到一對窮苦的小孩,身上衣著與周遭色彩呈現一致的色調,讓我對這張照片產生情感與悲涼的情緒。







Wednesday, November 16, 2011

如何欣賞視覺藝術


常在看展覽時,見到不少民眾去租借展覽錄音,最近在一次課程中,跟學生談起這件事,學生表示因為不了解藝術,感覺上租借會比較有安全感,至少不會看完展覽後一無所獲,空空的回家。這不僅讓我產生一個疑問,藝術該是一門知識或是情感的抒發?

如果只是需要藝術的知識,在圖書館不是有很多介紹的書籍,讓你在家裡就可以閱讀,然而即使我們獲得了許多知識,也許仍不得欣賞藝術的要領。此外,在展覽中過於專心的聆聽錄音內容,反倒使人將視線挪開畫面,聽完後也來不及細細賞析作品,就匆匆趕往下一個標的物。若真是如此,那更是本末倒置,可惜了藝術作品直接與大眾溝通的機會。

對於非藝術科系的普羅大眾,即使不具有任何藝術的背景知識,仍然可以了解視覺藝術、欣賞藝術作品,只要能夠敞開心胸去感受。這樣的情感可說類似於,
當你看到美麗的女子或俊俏的男子,產生一種情緒的驚嘆,怎麼有這麼美好的事物在世界上?可是從古自今,並沒有哪一個學科教你,如何欣賞帥哥美女,但是你就知道哪一種人叫帥,哪一種人叫美。以同樣的心情去面對藝術作品,每個人都可以為美的藝術下定位。這如同攝影大師Susan Sontag說的,我們需要產生對藝術奔騰的情感而不是美學理論。

透過藝術知識的獲取,我們可以了解藝術家的背景、藝術流派的來龍去脈、畫派當時社會背景……這些內容讓我們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源由,得到分析畫面的構圖技巧、技法,然而卻可能是 -- 完全不能讓作品在我們的心中產生情感、漣漪。以看電影為例,我們看完電影後,會說我喜歡這個電影或我不喜歡這個電影,當你去看視覺作品時,也會產生類似的情感連結,直覺的喜歡或不喜歡。又好像當你喜歡或不喜歡一個人往往是一種直覺,當然隨著時間你可能會不喜歡他,或是仍感到有吸引力在你們當中。對於藝術作品也是相同的道理,看到喜愛的藝術作品,不論抽象或具像,都會產生一種直覺在心裡,這時欣賞之情產生在你內心,進而吸引你要更多的認識他,接下來查訪作品的背景知識才能生根在心中。

當初我看到Frida Kahlo的作品時,完全沒聽說各這個畫家,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女人的畫,作品是一個脊椎刺穿的女人,許多的鐵釘釘在身上,畫作中的痛苦彷彿就是我的痛苦,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具有吸引力的畫作。稍後查閱資料才知道,創作者的確是個女人,年輕時就遭受車禍撞擊,終身以輪椅代步,並經歷多次手術、夫外遇、流產之痛。才明瞭那種牽引我的感動,是來自於同為女人的背景,然而在當下的感動卻是深刻而震撼,那種對於畫面的了解,彷彿是一種無聲的溝通在我與畫作之間,是更甚於耳機講課有形的聽見。

如果以上的說明,仍不能讓你紓緩看畫展時的緊張,以下的方式也許可以供給大家參考:
1.    首先,快速的瀏覽展場中所有的畫作,然後直接到最吸引你的作品前欣賞。
2.    接下來,嘗試去了解,這個作品吸引你的原因,雖然美麗的東西吸引許多的人,但是不是所有的藝術都是美麗的,所以多去揣想各種可能吸引你的主要原因。
3.    一旦你完全的享受在這個作品後,繼續尋找下一個你所喜愛的作品,也許你會發現,你喜愛這個作品的原因,是完全不同於上一個作品的。

這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,以及視覺的享受,享受你所看到的即是欣賞藝術的關鍵。